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哈工大举行“在贺信精神引领下”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

2025年06月06日 新闻网 浏览次数:35

哈工大全媒体(阚思邈/文 辛然/图)6月5日,学校举行“在贺信精神引领下”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共青团黑龙江省委书记徐长勇出席并讲话,校党委书记陈杰为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各服务队授旗并讲话。常务副校长孙雪,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蕊出席。

出征仪式现场

徐长勇表示,团省委持续推动西部计划扩容提质,健全全链条支持保障体系,提升志愿服务效能。哈工大20余年来连续选派研究生奔赴新疆、西藏、广西、青海、四川等地接力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工作,选派学生数量和支教地数目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高擎思想旗帜,用真理的光芒照亮青春航程,熔铸许党报国之魂;勇担时代使命,以切实的行动践行青春担当,真正把青春梦想书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矢志砺能笃行,以卓越的追求展现青春风貌,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徐长勇讲话

陈杰对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队员提出3点希望。一是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锚定人生方向,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心铸魂,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我”,在时代浪潮中找准人生坐标,实现自我价值。二是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锤炼过硬本领,潜心教书育人。将做好支教工作摆在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赓续传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教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加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把哈工大人“锚定前列当尖兵”的价值追求根植于每一颗幼小的心中。三是持续擦亮哈工大艰苦奋斗底色,甘于吃苦奉献,砥砺坚毅的意志品格。在西部、在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担当实干,在支教服务中主动迎接挑战、不断突破自我,真正做到在青春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杰讲话

陈杰授旗

出征仪式现场

孙雪向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五民族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更秋达杰送上由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代表精心准备的“石榴籽”主题画作。

孙雪向更秋达杰赠礼

陈蕊为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发放了包括行李箱、背包、教学用具等物品的“哈工大出征行囊”。威海校区、深圳校区同步发放。

陈蕊为支教团发放出征行囊

“哈工大来的支教老师们以校为家,在教室、在走廊,耐心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从夯实基础到拓展提升,每一个知识点都倾注着心血。”更秋达杰代表服务地学校向哈工大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希望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能够继续以赤子之心深耕西部地区教育,让支教岁月成为人生中最闪耀的记忆。

更秋达杰发言

哈工大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四川南溪队队长、正在服务地支教的马笛馨分享了一年来的支教感受,激励大家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马笛馨发言

“在哈工大中心看到第二十二届研支团出征的视频,镜头里那些跨越山河的课堂、那些点亮星光的瞬间,让我第一次对支教有了具象化的认识。”“支教结束时,一位腼腆的小男生向我们递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有你们在的每一天,我格外开心和高兴,期待你们下次来临。这句话如同一颗种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让我下定决心,要将支教的路,继续走下去。”“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来再成为志愿者回到乡村支教的孩子,我也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扎根于祖国需要的地方,用青春的热忱回应时代的呼唤……”来自校本部、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的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代表王瀚石、刘俊毅、肖榆凡先后发言,分享了选择支教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在服务地挺膺青春担当的决心。

校本部王瀚石发言

威海校区刘俊毅发言

深圳校区肖榆凡发言

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代表带来诗朗诵《在每一个祖国需要的地方》,并进行青春宣誓。

诗朗诵

青春宣誓 

据了解,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成立22年,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支教地数量最多的支教团,涌现了一批充满温度的优秀典型和工作品牌,展现出一代代哈工大青年学子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的青春担当。本届研究生支教团是学校规模最大的一届,共有107名志愿者通过层层选拔、扎实锻炼,即将奔赴乡村振兴一线、教育强国前线,挺膺青春担当。22年来,哈工大先后有628名优秀学子奔赴新疆、西藏、青海、云南、广西等11个省和自治区、22个服务地开展教育支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威海校区仪式现场

 

深圳校区仪式现场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服务地学校校长代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学部、校区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师生代表参加仪式。

责任编辑:商艳凯

审核:宋玲 李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