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名哈工大志愿者闪耀亚冬会
哈工大全媒体(文字:张又元 图片:新华社 受访者提供 校团委等 视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谭立军 张又元 杨柏汇)亚冬会盛大启幕,有一群蓝色的“小雪花”格外耀眼。他们脚步匆忙却坚定,以自信、热情和专业的姿态邀请世界,共享一届冰雪运动盛会。在第九届亚冬会中,共有5000余名赛事侧志愿者,其中1310名是哈工大学子,他们怀揣热忱,奔赴冰雪之约。哈工大依托场馆建立临时党团支部,发挥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专业细致的服务,为这场冰雪盛会贡献哈工大青年力量。
2月7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宣布本届亚冬会开幕。开幕式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为现场及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与艺术交织、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视听盛宴。在开幕式中,共有来自我校的404名志愿者。他们分别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运动员入场、引导演职人员、翻译、医疗卫生等工作,为开幕式的华彩绽放贡献力量。
计算学部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雯琦是开闭幕式仪式演出组的志愿者,在每一次彩排中,她从不缺席且总是主动承担临时空缺的岗位。一次演练中,她接连负责4个不同岗位任务,几乎在每个重要点位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说:“我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做好志愿服务,让亚冬会更加精彩,同时,我也将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即使志愿者工作和学业都很繁忙,她依旧主动担任临时团支部的团支书,时刻关注和记录支部内每一位同学的工作动态和精彩瞬间,为辛勤工作的志愿者们留下珍贵记忆。她还主动担当“志愿者的志愿者”,在领取服装、发放物资等工作中默默付出。过年期间,她选择留校,组织同学们一起看春晚、开展活动,为大家营造出家一般的温暖氛围。
张雯琦为志愿者发放物资
机电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蒋泽栋是开闭幕式氛围营造组志愿者,每一场演练,他都用自己的活力点燃开幕式现场的热情,成为连接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作为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他曾在甘肃舟曲支教一年,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未来。他告诉记者,第二十一届哈工大研支团甘肃队的5名队员,现在全都在亚冬会担任志愿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会相互帮助、彼此鼓励,一起共克难关。
蒋泽栋(右二)与甘肃队队员们在一起
在亚冬会的幕后,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小雪花”。他们分布在会展中心、亚布力、机场、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等20余个场所,在对外联络、仪式演出、观众组织、抵离服务等岗位贡献力量。
未来技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乔祎奕担任亚冬会NOC助理一职。大年初三,他就来到亚布力投入工作中,他的工作需要非常认真地核对日程方案,及时准确地和外国运动员沟通,每天的事务都非常繁杂,但他依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这段日子不仅磨炼了他的个人能力,更让他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美好与温度。他说:“在运动员村与外国友人相处的无数个瞬间向我阐释了志愿服务的真谛——不单是业务的熟练,更重要的是心与心的连接。他们用汉语说出的每一个‘谢谢’,汇成了冬日里的一股暖流。在与雪同频的日子里,我读懂了一片雪花如何折射太阳的光芒,炽热的奉献缘何扎根在这片雪地之上。”
乔祎奕(左一)和单板滑雪运动员Ali交流后合影
“与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相处期间,使我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奥林匹克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齐聚哈尔滨,大家一起为所热爱的体育事业奋斗,这种团结一心、拼搏进取的氛围太棒了!”人文社科学部2023级本科生王一娃从小热爱冰雪运动,是冰壶国家一级运动员。这次得知亚冬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她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凭借出色的能力和口语,她在OCA大家庭中负责国际联络工作,协调奥委会委员赛时会务安排。她表示,自己会全力以赴,为亚冬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
环境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邱诗艺的工作是在平房区冰壶馆为需要英语翻译的人员提供即时帮助。这项工作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要求志愿者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和快速应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她在赛前反复熟悉场地,尽可能地做好准备。这次志愿服务过程中,她还结识了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志愿者,在日常交流中,他们分享了各自的文化和志愿服务心得,“这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也让我对跨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体会到志愿服务不仅是帮助他人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成长和开阔视野的宝贵机会。”邱诗艺说。
邱诗艺在场馆里检查文件翻译是否正确
人文社科学部2023级本科生贺思淼和刘欣悦都在抵离服务岗位上工作。随着亚冬会开幕临近,机场的人流量也逐渐增大,春节后上岗的第一天,她们一起工作到了晚上十点,即使很辛苦,也始终用微笑迎接每一位来宾。“我们想让运动员们一下飞机就感受到温暖的欢迎,让‘尔滨’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充满青春的力量。每一次看到运动员们那因长途跋涉而略显疲惫的脸上绽放出笑容,我们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刘欣悦说。在每一个彼此陪伴和鼓励的清晨和深夜,奉献和友爱的志愿精神始终支持着她们投入到亚冬会的志愿服务中。
机场抵离志愿者工作后合影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周天航在哈尔滨冰球馆媒体工作间服务台工作,通过与全球媒体记者的协作,他系统掌握了基础英语沟通技巧,并参与了场馆组织的应急演练,切实提升了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他说:“哈尔滨冰球馆完善的保障体系与此前参加的一系列专业培训,为我们构建了温暖有力的支持网络。”这段充实而难忘的亚冬会志愿服务经历,不仅让他见证了国际顶级赛事的组织运作,更深刻理解了志愿服务对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价值。
周天航在处理文件
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阿里•哈森也是亚冬会的一名志愿者,他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学校里他组织留学生们一起了解亚冬会,宣传亚冬会。在地标景点他用手机镜头记录哈尔滨的冬日美景和浓浓的亚冬会气息。他说:“置身亚冬会开幕式现场,让我感受到亚洲作为世界多彩文明的汇聚之地的魅力。冰雪是世界的语言,我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做好志愿服务,为亚洲交融相亲、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点击视频听阿里•哈森讲述他与亚冬会的故事
留学生古丽娜热来自俄罗斯,平日里她便怀揣着一颗热忱之心,积极投身于各类志愿活动之中,而成为亚冬会志愿者对于古丽娜热来说,更是她在中国难得的经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亚冬会增添哪怕只是微小却温暖的助力。
点击视频听古丽娜热讲述她与亚冬会的故事
在亚冬会志愿者中,还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是“志愿者的志愿者”,为志愿者们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打造一个温暖的“港湾”。
曾在广西“小砂糖橘”来哈工大研学中,被网友纷纷点赞的“微笑哥哥”——土木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生杨柏汇这次也成为亚冬会志愿者的一员,担任志愿者之家的志愿者助理。对他来说,科研之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一直是他引以为傲的身份,也是他始终坚定的追求和目标,他说:“这次能来到志愿者之家,为辛勤工作的志愿者们提供服务和保障,我觉得很有意义,虽然总是最早来最后走,但每次能在志愿者休息时及时为他们递上一杯热水、一碗热饭,都让我很开心,我一定会和所有的志愿者们一起,用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向世界展示出哈尔滨青年的风采和活力。”
杨柏汇在布置志愿者之家
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晓涵和杨柏汇一样,是这批“最早来最后走”的人。赛事组委会的安检工作是很细致的,作为志愿者之家的志愿者助理,她会精心地计算好时间,确保递到每个志愿者手里的餐食都是热乎乎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取餐包,因为那天是全要素彩排,所有场馆志愿者到场,需要的餐量比较大,所以时间很长,用小推车运了很多很多趟,从下午到天黑,但最后看着彩排回来的疲惫的志愿者同学能及时吃上晚饭,我感觉很开心很有成就感。”她说,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尔滨”人,亚冬会能在家乡举办,她感到特别自豪,能为亚冬会贡献一份力量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张晓涵第一次穿上亚冬会志愿者服装拍下的照片
靓丽志愿蓝背后的故事
党旗飘扬在一线
哈工大传承“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深化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依托场馆建立临时党团支部,将分布在26个场馆、场地的1310名志愿者划分为36个临时团支部进行管理,按照志愿者归属化管理原则,选派志愿者主管、招募团干部、辅导员分别担任团支部书记,对志愿者队伍进行志愿服务工作、组织激励网格化管理。
1月15日,学校召开亚冬会志愿者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暨志愿者工作推进会
亚冬会志愿者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书记、未来技术学院辅导员马慧文带领学生讨论志愿服务工作
青年党员志愿者在张贴公告
青年党员志愿者在收集道具
青年党员志愿者在统计志愿者出勤情况
赛前赋能,精准助力
在亚冬会盛大启幕的筹备进程中,哈工大扎实有序推进志愿者培训工作,共计开展培训22场,包括通识培训、急救培训、英语培训等,覆盖10509人次,全面提升志愿者主管和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外事礼宾通用知识培训
开闭幕式场馆志愿者通识知识培训
急救技能培训
志愿者们在培训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他们今后在自己的岗位上绽放光彩。
人文社科学部2023级本科生王馨悦说:“亚冬会知识培训让我对亚冬会的基本知识和规则有了全面了解,为我后续的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服务通识培训则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服务他人,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这些技能对于志愿服务来说至关重要。急救技能培训中,我学习了急救知识和基本医疗技能,这让我更加明白志愿服务中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服务中心业务培训让我学会了如何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培训期间,每一刻都充满了新知与感动,让我对志愿服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温时宇说:“在准备过程中,我参加了大量的培训,学习了专业的服务技能和应急处理知识,这让我有更有信心和能力应对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展现出哈工大青年的风采。如今,我已经上岗,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负责观众的入场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对应的座位,以及在开幕式的过程中引导观众和节目进行互动,协助安保和医务工作,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为志愿者打造“温暖的家”
为了做好志愿者的服务保障工作,哈工大以多样化方式保障志愿者往返通勤,为志愿者提供餐食保障,还精心准备了暖心物资,包括围巾、保温杯、毛毯、背包、暖贴、口罩、医疗包、能量补给等。
学校为志愿者准备的物资
学校还和亚冬会开闭幕式场馆化运行团队一起,对开闭幕式场馆志愿者之家进行了装饰,由哈工大志愿者设计了近30块展板的宣传内容,将校训、校史、校园风采等内容创造性地融入亚冬会板块,展现出了哈工大独特的风格和亚冬会的特色文化。让志愿者们在休息时间里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志愿者之家
亚冬会筹备恰好赶上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学校给志愿者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新春活动和爱心礼包。
学校举行的新春活动
“大家在这里一起为迎接亚冬会努力工作,像一家人一样,很开心,很温馨!”志愿者们在志愿者之家制作了“志愿者笑脸墙”,用笑脸照片组成了哈工大的缩写HIT。他们还给志愿者之家贴上了对联,挂上了红灯笼。
志愿者手写的福字
哈工大学子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以饱满热情和昂扬斗志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中,用青春之火点燃亚冬会,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