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哈工大与央视合作《常识课》 生动解读“用冰之道”

2024年02月09日 新闻网 浏览次数:1688

哈工大全媒体(马晓雪/文)2月6日、2月7日,央视新闻客户端连续推出《用“冰”之道——冰建用冰如何抵御炎炎夏日》《用冰之道 | 莫伸舌!这个“舔”不得》两期《常识课》,我校物理学院教授任延宇应邀从科普的角度,生动、有趣地为大家解读了“10万立方米的‘存冰’从哪来?‘寒冰’如何能存放一年平稳‘度夏’?”和“为什么在东北的冬天不能随便伸舌头‘舔冰’‘舔铁’?”

《常识课》是我校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黑龙江总站共同打造的科普类融媒体产品,2022年4月正式上线。《常识课》立足我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已邀请我校副校长范峰、李传江、朱延河、吴宜勇、金晶、任延宇教授录制10期节目,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爱好者“追剧”。

相关报道如下:


 

 用“冰”之道——冰建用冰如何抵御炎炎夏日


世界最大冰雪主题乐园

冰雪用量达25万立方米

江河尚未完全封冻,“存冰”率先启动。

10万立方米的“存冰”从哪来?

“寒冰”又如何能存放一年平稳“度夏”?


 

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延宇教授介绍,想要说清楚“冰为什么不化”,还得从内部结构说起。冰看起来无色无味,但它有着很多复杂的内部结构,如果把一块冰放大到上亿倍,就可以看到它是由无数个水分子构成,只不过在冰这样一个固体的情况下,这些水分子排列非常整齐和规则,有非常坚固的晶格结构。但这些分子可不老实,如果给它赋予足够的能量,它就可以摆脱晶格束缚,变成液体。

所以存冰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隔绝能量传输!通过稻草、保温板、塑料等多层保温材料和保温技术相结合,隔热、避光、隔绝雨水渗漏,隔绝空气进入,这样一年下来,至少有70%的冰能“平安无事”。

同时,存冰还要确保有大量的冰块被集中堆在一起,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寒气”,共同抵抗来自外部的能量交换,据了解目前每个冰垛至少要有2万立方米的冰。

其实存冰这个方法并不是现代人才想到的,早在西周时期,古人为了夏天用冰块纳凉、保鲜,就发明了存冰的冰窖,也叫凌阴,管理冰窖的人员被称为凌人。

古时候,每当寒冬腊月,湖面的冰冻得非常结实的时候,凌人会事先选择水质良好的湖面开凿取冰,将这些冻得非常坚硬、不易融化、又非常适合搬运的冰存储到地下冰窖中。然后在冰块上铺上树叶等隔热材料,最后将冰窖密封以便来年使用。

怎么样?当人们在冰雪王国里不断惊叹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为我们勤劳智慧的古人也点上一个大大的赞呢!

 

  

用冰之道 | 莫伸舌!这个“舔”不得

 

“尔滨”火出圈,“讨好型”市格圈粉无数

好看、好玩、好吃……

据说冰和铁都是甜的!

因此一些“好奇宝宝”

在冰天雪地里开启了“舔冰”试验

 

今天的常识课,送给第一次体验冰雪旅游的朋友们!



为什么在东北的冬天

不能随便伸舌头“舔冰”“舔铁”?

关键在于“导热”二字!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任延宇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人舌头的热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有少量的流失,但金属的导热性能极好。当人们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室外,用舌头舔金属的时候,舌头上的热量会迅速流失,与金属相接触的那一点液体会很快变成冰,以至于人们的大脑还没有反应出铁或者金属是什么味道,舌头就已经被粘住了。

当舌头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与金属或冰块粘连,不要生拉硬拽,很容易把皮肤直接撕裂,血流不止;也不建议用“哈气”去化解危机,因为一旦操作不当,可能使连接处粘得越来越结实,甚至会把嘴唇也粘上。

到底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向身边的人求助。找到温水慢慢地从连接处浇入,这样几秒钟就可以摆脱危险了。千万不要用冷水!因为冬天,冷水是粘冰的“胶水”!不要用热水!小心烫伤。


报道链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4537836234729640812&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AE0AD77D-9584-49D4-8204-8159AAB47852_728882369648&share_to=wechat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403912332853905362&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5E7C22C2-A6B7-4DF1-A593-C07A7C2D86A6_728980928472&share_to=wechat


责任编辑:马晓雪

审核:宋玲 李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