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非凡十年: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展新担当

2022年09月17日 新闻网 浏览次数:5071

哈工大全媒体(刘培香 综合/文 辛然 资料片/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急需,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发挥一流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围绕“卡脖子”难题集智攻关,超前谋划打造新一批国之重器,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贡献哈工大方案,不断彰显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的使命担当——



刘永坦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1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刘永坦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带领团队开创了中国新型雷达之路,为我国对海探测技术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为刘永坦院士(右一)颁奖(新华社发)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7项


这10年,学校成果奖励厚积薄发,共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7项,其中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3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9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这10年,学校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攻关方向,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先进微小卫星平台技术研究、星地激光链路试验、空间机械臂技术、星箭一体化飞行器技术、高效率高比冲磁聚焦霍尔推进技术、新一代飞船轻质多尺度抗烧蚀防热复合材料技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形状记忆智能展开结构技术等9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持续助力。


新一代飞船轻质多尺度抗烧蚀防热复合材料技术应用于载人飞船返回舱(新华社发)

形状记忆智能展开结构技术应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来源:国家航天局)


一大批技术成果助力国之重器打造


这10年,学校发挥“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特色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智攻关,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应用于载人航天、嫦娥奔月、天问探火、中国天眼、蛟龙潜海等国家重大工程,创造了一批“首次”“第一”——


全程参与探月工程“绕、落、回”3个阶段研究工作,多项技术成果鼎力支持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参研参试团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新华社发)

嫦娥五号探测器模型在哈工大中心展出

嫦娥五号在月球采样演示


天宫二号空间机械手成功完成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试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了试验过程。


空间机械手成功完成天宫二号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来源:央视新闻)


小机械臂升空助力空间站建设,圆满完成单臂支持航天员出舱任务,“双臂合一”后可实现空间站三舱操作。


小机械臂支持航天员出舱执行任务全流程动画演示


火星车移动系统、转移坡道机构为祝融号实现火星表面巡视探测“搭桥开路”,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天问一号探测器搭载的五星红旗、火星环绕器制动捕获方案论证与关键技术攻关等多项成果助力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火星车移动系统、转移坡道机构助力火星车移动与转移

我校科研团队实现中国国旗首次在火星展开(演示图)


全球首创主动反射面结构系统被称为“中国天眼”(FAST)三大自主创新之一,为超级“天眼”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和保障。


FAST主动反射面结构体系

夕阳余晖中的“中国天眼”全景(新华社发)


突破万米全海深电机技术,成功助力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


奋斗者号在执行任务(新华社发)


19颗小卫星闪耀苍穹


这10年,学校成功将19颗小卫星送入太空,其中“紫丁香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龙江二号”卫星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其拍摄的“最美地月合影”登上《科学》(Science)杂志,我校也成为世界首个将微小型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的高校。


“龙江二号”卫星

“龙江二号”拍摄的地月合影登上《科学》(Science)杂志

“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4试验卫星发射成功(新华社发)


基础研究获重大突破


这10年,学校不断加强基础研究谋篇布局,实施“0-1”原创探索计划等系列举措,设立原创前沿探索基金,探索开展“揭榜挂帅”制度,建立数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中心等科研特区,持续提升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


《光明日报》报道我校基础研究特色与成效


学校牵头打造东北地区高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3个群体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新增基础研究领域国家高水平创新人才100人,53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后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杂志刊发论文12篇,牵头开展的“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首次绘制万分之一精度中国人基因组图谱。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入试运行


该装置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围绕空间环境模拟的许多关键技术得到突破,累计已申请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120余项。装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的基础科学研究平台,为我国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效果图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场


这10年,学校牵头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获批,人工智能研究院、航空研究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等陆续成立,不断建强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余个高端创新平台、20余个国际合作平台和前沿交叉平台。


集中谋划一批战略性技术研发项目


为超前谋划打造新一批国之重器,学校成立科研战略咨询委员会和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深化开展有组织科研,集中谋划地月空间探索与开发、星球探测与采样、城市水环境等一批战略性技术研发项目。


中共哈工大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全面谋划未来重大科研方向凝练和国之重器培育


全面加强同行业领军企业协同创新


学校全面深化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星网、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中国电科、中国重燃、华为、鞍钢、东方电气、中国电信、中建集团、大唐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新型合作关系,成立了服务国家航天航空事业的天工智库,协同打造全链条一体化协同创新实践平台。


校领导走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校领导走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校领导走访中国航发集团

校领导走访中国电科集团


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10年,学校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学科团队+异地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模式,面向中西部地区布局成立重庆研究院、郑州研究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庆研究院

郑州研究院


持续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这10年,学校持续打造小型卫星产业制造基地、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高地,助力一批高科技成果在黑土地上“扎根、开花、结果”,成为黑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在我校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科研人员交流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胡昌升调研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工作


学校牵头组织筹建黑龙江省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中国一重、黑龙江省交投、哈电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校企联合研究院;深化龙江主要地市合作,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围绕地方产业特色,同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鹤岗、黑河等地市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推出了一批以博实、新光光电等为代表的“明星”企业,在黑龙江培育上市公司4家。


学校与哈尔滨市深化市校合作

学校助力齐齐哈尔市打造国内首个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集群

学校与佳木斯市深化市校合作(李杰 摄)


2022年6月8日,学校成立现代农业研究院和开阳智库,在深入调研国家与黑龙江省农业需求和学校技术储备基础上布局10个研究方向。目前,研究院已先行启动智能农机装备、基因编辑生物育种和智慧农业3个研究方向。


现代农业研究院和开阳智库揭牌


专利转化成效显著


10年来,我校共获中国专利奖19项,其中包括2项金奖、2项银奖,学校专利转让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4位,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入选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确定的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高校。


《人民日报》报道我校以创新成果助力龙江振兴发展的故事


面向未来,哈工大将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引领下,对标“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以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的劲头,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刘培香

审核:宋玲、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