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发布

最新发布

我在哈工大体验劳动的快乐

2021年11月27日 新闻网 浏览次数:2221

编者按:前不久,《哈尔滨工业大学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并下发,对全校如何进一步做好劳动教育工作、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哈工大历来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形成了一些优良传统,采取了很多有效做法,并积极开展相关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哈工大全媒体(商艳凯/文 辛然等/图)11月22日凌晨起,一场暴雪降临哈工大校园。

全校师生以雪为令,共同迎战暴风雪。铲雪车连续作业,后勤工作者全员上阵,学生团支部也响应号召,主动加入到清雪的队伍中来。从一校区到二校区再到土木楼,校园里流动的“清雪大军”,成为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天下午,来自首届善义班的2021级本科生何明宣刚一下课,就和班级的小伙伴冲出教室,怀着兴奋的心情,“组队”进行来到哈工大后的第一次清雪劳动。雪铲、扫帚、破冰刀齐出动,寒冷的天气丝毫阻挡不了大家参与劳动的热情。

清雪完毕,笑容和汗水挂在每个人的脸上。“虽然身体有点累,但是看着干净的地面,大家可以平稳地通行,心里的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何明宣说出了参加清雪的每个人共同的心声。

此次清雪劳动是校团委面向青年学子开展的“志愿清雪 保通行动”主题团日活动的一部分,全校各年级和小班团支部主动参战,有力保障了校园重点人行步道、坡路步道的通畅。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本学期结束。

清雪扫雪,是哈工大在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一项优良传统,也是镌刻在很多哈工大学子心中难忘的回忆。

大一新生参加校园清雪


劳动“功夫” 百年传承

哈工大历来重视学生劳动教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着力培养又红又专、动脑动手的专门人才,明确规定:一、二年级学生作为徒工培养参加生产劳动,学习掌握基本操作和技能,树立劳动观点;三、四年级学生作为有文化的技术工人参加生产劳动,和工人打成一片,学习掌握生产关键和参加技术改革;五年级学生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生产实习,培养运用所学知识、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厂校协作是学校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地处已建成完整工业体系的东北工业基地,为厂校协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我校动力机械系和哈尔滨汽轮机厂签署的合作协议,三、四年级学生到厂劳动,五年级学生到厂作毕业设计。学生在工厂劳动和实践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还看到了精湛的生产技艺,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1959年为例,800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有80%是结合生产中实际课题进行的。

1960年我校师生在龙江锅炉厂


多年来,哈工大培养的毕业生以基本功扎实、动手和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金工实习是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做法,也是学校在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一项优良传统。

在哈工大校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小锤子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对很多学子来说,大学期间制作“功夫锤”,是从理论迈向实践的第一课,也是切身体会“规格”与“功夫”的第一课。机械工程专业93级校友、毕业后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工作的李斌华时常想起在哈工大读书时参加的金工实习和生产实习。他说,哈工大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理论和技能,更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功夫锤”的制作工艺和价值也在发生改变。据省教学名师、担任金工教研室主任多年的邢忠文介绍,在传统小锤的基础上,多功能小锤在制作上融进了数控加工技术,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参加金工实习


公益劳动 青春担当

今年11月2日,学校接到属地通知,外地返校的学生中出现密接者,为了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决定对二校区六公寓实行集中管控。在一周的时间里,一大批学生党员和志愿者纷纷加入到抗疫的队伍中来。其中,由100余名学生骨干、学生志愿者等组成的党员先锋服务队以楼层为单位,主要负责送放餐食、垃圾清理、核酸检测、快递消毒等工作;公寓外志愿服务队除提供收发快递、采买物品等服务外,还通过线上方式收集同学们的需求,并第一时间给予回应。

自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哈工大的学生志愿者活跃在社区防控、工程建设、线上帮辅、核酸检测等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期间,电气学院 2019 级博士生陈文慧连续多日在社区卡点值守,经常一站就是5个多小时,并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居民,赢得媒体和社区的点赞;校青协响应团中央号召,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义务为校医院医务人员的子女开展线上授课和答疑,受到一致好评;在学校开展的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都能看到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在默默无闻的坚守中,以青春和汗水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学生志愿者在全员核酸检测现场引导师生


除助力疫情防控外,哈工大学子还积极投身植树造林、环境保护、乡村规划等公益劳动中,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五一”劳动节,在哈工大学生绿色协会的组织下,近1400名师生报名参加了以“劳动快乐,助力环保”为主题的大型植树活动。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20届,累计参与人数4万余名,植树总计超10万棵。自1997年成立以来,绿协先后开展了500余场环保教育活动,覆盖了哈市80%以上的中小学,累计回收废旧电池约461300节、废旧瓶子约5000个,生动诠释了“环保”一词的含义。

学生参加义务植树

今年10月,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江西南昌举行。我校环境学院博士生祝鑫炜团队“碧水行动——美丽乡村,健康饮水践行者”项目斩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祝鑫炜和团队以黑龙江省拜泉县同乐村为样本,通过前期调研、中期实验、后期建设,创新性总结出农村治水的“哈工大碧水模式”,打通了农村安全饮水最后一公里,累计为3401个村屯提供技术服务与安全饮水工程方案,项目落地实施覆盖东北三省及甘肃、云南等省份,惠及村民860万人。

为更好引导学生提前感受和认知基层,到基层经受锻炼,毕业后主动选择到基层就业,近年来,我校与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合作,搭建哈尔滨市道里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和牡丹江市穆棱市大学生政务实习实践基地,并逐步与江苏、四川、山西等多省市建立政务实习实践基地。2021年,学校择优选择800余名学生参与政务实习实践活动,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

学生在穆棱市挂职实习期间下乡调研

 

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本科生刘馨蔚在香坊区健康路街道乐园社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政务实习。谈到这段基层工作的经历,她深有感触地说:“社区的工作看似事情很小,却与百姓息息相关,首先要做到吃苦耐劳、认真细致,其次要敢于跳出舒适圈去学习更多的东西。通过这次政务实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也激励自己未来成为一个为民众做实事、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人。”

经管学院博士生杨蕊作为学校选派的优秀学子中的一员,赴穆棱市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政务实习。期间,她和实习的小伙伴一起沉到田间地头、深入生产车间,把火热的基层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把个人学识储备的“势能”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动能”。“我在乡镇的工作涉及到了教育、防汛、防疫、党建、宣传、接待等,每一件工作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急与难,让我多了一份对基层工作者的理解与敬佩,更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基层服务者的决心。”杨蕊说。


劳动养成 从我做起

寝室门变太空舱门,走廊变红色文化长廊,读书角、健身区、品茶桌等一应俱全……哈工大学子对寝室建设的种种设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这要得益于由校团委主办、机电学院承办的首届寝室劳动节。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面向全校招募劳动技能讲师,邀请优秀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出境,以短视频的方式,讲授寝室打扫、床铺整理、衣物叠放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寝室是我家,清洁靠大家。”这句简短有力的宣传语,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第二阶段是寝室梦想大赛,凡报名的寝室可以选择功筑百年、尚艺崇德、阳光体育等主题元素,对寝室进行重新设计、建设。

学生设计的寝室建设方案

 

孙海洋全程参与了《蹲便器的打扫》视频拍摄并担任主讲。在家就热爱劳动的他,小到洗衣做饭,大到扫除整理,很有自己的心得,希望可以将劳动方面的经验分享给身边更多的同学。“这次活动不仅为热爱劳动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让更多的人学习掌握了劳动的技巧和方法,让我们的居住空间变得更加整洁清朗。”孙海洋说。

担任《淋浴间的打扫》视频主讲的张羽丰也收获颇丰:“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劳动所带来的充实感与成就感,同时也体验到号召大家共同劳动、洒扫庭除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寝室劳动节,有助于哈工大学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共建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一直以来,学生工作部门与后勤集团公寓中心、饮食中心围绕学生需求,设立了多样化的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在体验劳动中收获成长。以饮食中心为例,从餐桌旁的“黄T恤”到售餐口的“小红帽儿”再到外卖送餐的“红衣快餐侠”,每年都有百余名同学在岗位上受益。

机电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世博在大四下学期成为了校园里的一名“快餐侠”。由于表现出色,他被聘为学生监察员,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他坦言,能够通过劳动锻炼自己同时服务同学,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快乐的事情。同时要感谢学校搭建的成长平台和饮食中心叔叔阿姨的照顾,将始终铭记这段难忘的经历。

学生“快餐侠”在送餐路上


责任编辑:商艳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