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栏目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

《光明日报》刊发我校学子讲述自己和榜样之间的故事

2020年09月16日 新闻网 浏览次数:1927

哈工大报讯(报宣)9月16日,《光明日报》以《开学季,听青年学子谈学术榜样的力量》为题,刊发了我校航天学院卫星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张冀鹞讲述自己和榜样之间的故事。报道节选如下:

编者按: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既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许多关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坚守理想信念、追逐心中梦想,离不开榜样的引导与鼓舞。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光明智库邀请四位青年讲述自己和榜样人物之间的故事,并以榜样人物的寄语,勉励青少年坚定追梦。


脚踏实地 让梦想随着卫星“上天”
讲述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卫星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张冀鹞

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我第一次见到“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样子。课后,我专门搜索查阅了相关纪录片和资料,被“东方红一号”的研制过程深深打动了。在当年工业基础落后、科研环境简陋、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科学家们成功研制并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多么不易。而当卫星发射升空,《东方红》乐曲在太空响起时,全国人民的欣喜与自豪又是多么动人!从此,我心里“种”下了一个航天梦,“东方红一号”科研团队的名字,也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我多么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科学家,在太空中发出来自中国的声音!

正是在这些科学家的鼓舞下,9年前,我在高考志愿栏里郑重写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并如愿以偿。

在学校的航天馆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东方红一号”模型,看到了它的内部结构,又一次聆听了“两弹一星”前辈的奋斗故事和报国情怀。这些名字不再是传说,而是我所在专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那一刻,我有了不同的心境,对遥远的太空更加充满向往。

一年后,学校里有几位本科生宣布,要自己动手做一颗卫星。闻讯后,我震惊且欣喜,便加入学生卫星团队,负责结构设计。我们把梦想中的卫星命名为“紫丁香”,这是哈工大校园里最常见的花。从对很多基础概念不甚了解到能够独立开展设计和仿真工作,看着粗糙的手板件经过多次修改逐渐成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2015年9月20日,在学校支持下,我们研制的“紫丁香二号”卫星随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轨运行良好并传回了首张红外图像。“紫丁香二号”也成为全国首个由大学生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微纳卫星。凭借这个作品,“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这时,我已是一名硕士研究生,选择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继续自己的航天梦想。

“紫丁香二号”发射成功后,我们团队又研制并发射了“紫丁香一号”卫星(该项目启动在先,但晚于“紫丁香二号”发射),还参与到多个卫星项目中。“把梦想做上天”成了很多媒体对我们的评价。我们深知,让梦想上天要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卫星项目要靠整个团队通力合作完成。在科研工作之余,我也投入到“紫丁香”学生卫星创新工场的建设和管理中,帮助更多学子投身航天事业,体验宇宙和工业的魅力。

今年是哈工大走过的第100年,我作为“云观众”见证了母校的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让我备受鼓舞。我会牢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先辈为榜样,努力拼搏,大胆创新,把汗水挥洒在祖国大地上,为中国航天事业竭尽全力。

报道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9/16/nw.D110000gmrb_20200916_1-07.htm

报道截图


责任编辑: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