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报道我校就业工作
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稳住千家万户的“饭碗”——各地积极稳就业化解疫情影响》报道我校就业工作
哈工大报讯(综合/文)3月23日,新华社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稳住千家万户的“饭碗”——各地积极稳就业化解疫情影响》报道,文中写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共有湖北毕业生251人,学校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在线建立“一对一”联系,“点对点”解决学生就业困难,以在线精准服务,确保顺利就业。
2月24日,重庆市城口县天宝药业有限公司员工在整理库房内的成品中药材。重庆市城口县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组织辖区内企业群众进行复工复产和春耕生产,并出台增设公益性岗位、与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对接发布用工需求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新华社发(黄伟 摄)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题:稳住千家万户的“饭碗”——各地积极稳就业化解疫情影响。
新华社记者于长洪、张云龙、王靖、哈丽娜
疫情来袭,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稳住了千家万户的“饭碗”,就不犯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新华社记者近期在不少地方采访发现,目前各级政府、企业已积极行动起来,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就业,想方设法全力保障最大的民生。
3月9日,在长沙市岳麓区楷林国际大厦,复工人员在办公。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农民工问】企业还没有全部开工,返工路途远,汽车火车倒站多,担心感染疫病,咋办?
【背景延伸】我国有2.9亿农民工,其中约1.7亿需要离家务工,特别对于其中的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是家庭收入大头。农民工能否返工,关乎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乎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应对之策】“点对点”服务,“一站式”送达,就地春耕,就近上岗。
“企业招聘信息打包送上门”——辽宁省葫芦岛市首次与市场专业公司合作,收集了南京4家大型企业2790人次招工信息,组织农民工报名。首批已输送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内的34名农民工。
3月6日,工人在内蒙古德昇绒毛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就业直通车平安送上岗”——内蒙古奈曼旗农民肖翠芬与28名务工人员乘坐旗里免费提供的两辆中巴来到与辽宁省交界处,随后登上了沈阳市昊明禽业公司的就业直通车。肖翠芬一家去年刚刚脱贫,丈夫因手术仍在康复,还需要她外出打工保障收入。春节后正发愁找不到工作,旗就业局出面联系帮她与昊明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确保今年稳定脱贫。
“就地春耕就近上岗”——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南阳镇白竹村的38名农民工一直滞留在家,村里将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组织起来,把空闲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帮助他们就地春耕,发展农业。
“临时性公益岗位安置”——四川省开发城乡社区消毒保洁、疫情监测、防疫宣传、社会工作等临时性公益岗位,目前已安置4万人。阿坝州安置超过3000名贫困群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苏世升说:“这些岗位将覆盖到全州每一个村,并给予每人每月不超过800元的岗位补助,最长不超过6个月。”
3月18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出发的送工专车车队到达湖北境内的武麻高速红安收费站。新华社发
【毕业生问】出门难,实习、找工作不容易;招聘会开不了,不知道企业岗位需求,怎么解决?
【背景延伸】今年将有874万名大学生毕业,规模创历史新高,他们背后是几百万个家庭,他们的就业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应对之策】线上招聘更灵活,线下挖潜更给力。利用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精准撮合等办法,做好求职招聘对接服务。
“视频双选会走俏”——打开公众号,点击个人中心完善基本信息,浏览就业资讯,填写简历,进入视频招聘会现场听宣讲,网上面试……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袁航在家中就完成了招聘会全部流程,并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沟通,达成初步就业协议。“线下一次校园招聘会最多容纳300多家单位,而视频双选会参与的单位、提供的岗位都会更多,信息更加对称。”长沙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曹瑛说。
3月10日,工作人员在内蒙古羊羊牧业熟制品生产线上加工熟食。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湖北籍学生特别优待”——黑龙江省给湖北籍毕业生特别关照。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共有湖北毕业生251人,学校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在线建立“一对一”联系,“点对点”解决学生就业困难,以在线精准服务,确保顺利就业。
“全程在线招聘”——重庆市对接供需两端,联手企业提供针对性公共就业服务。从线上获取招聘信息,全程网络面试,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姚新宇成功进入重庆富川古圣机电有限公司上班实习,“现在我在师傅的帮带下能够单独操作了。”
“开发基层就业岗位”——上海市教委宣布,面向高校毕业生增加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广东省开发1000个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岗位,吸纳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参照当地同条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给予补贴,最长补贴2年。
“新岗位新职业新选择”——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旅游体验师、网络主播、电竞选手……越来越多新型工种出现,为毕业生就业拓宽了渠道。依托数字经济平台发展起来的新职业渐渐成为“香饽饽”,各地对这些新经济平台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天津大学应届毕业生马占川在甘肃省白银市的家中浏览招聘网站(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用工企业问】一些地方检测关口重复,人员流动受限;物流不畅原材料供应难;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大,用工负担重……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背景延伸】企业是就业的基本盘,特别是民营经济,提供了80%左右的就业岗位,但在疫情下经营面临更大困难。经济运转是就业的基础,打通“堵点”、补上“断点”,保障企业尽快“转”起来,不断提高复工复产效率。
【应对之策】主动上门服务,支援用工企业尽快复产;创造良好环境,实效减轻企业负担,千方百计稳定劳动关系。
“统筹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内蒙古建立重点企业用工24小时调度和其他领域企业用工旬调度保障机制。和林格尔县为桃李面包公司补充100多名当地员工,企业的8条生产线已全部启用。“一些员工无法到岗,县里紧急从当地歇业的餐饮商铺中招聘员工,解了企业急需。”公司生产厂长王亮说。
“互助通行加快员工上岗”——上海市嘉定区先后与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签约,双方互认工作通勤证。使数千名员工不需要每次进入上海之后再隔离,还缩短了来回近2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广州推出“如约”专属公交,员工可以在指定站点、特定时间刷卡上车,直达工作地点。深圳推出“防疫复工专线巴士”,为就业聚集区内的370余家企业提供员工上下班通勤服务。
3月10日,工作人员在内蒙古今朝食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加工牛板筋。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专班服务解决复工难题”——广东开阳高速改扩建项目T1合同段石材匮乏,江门市协调恩平市与项目联合成立保供小组,将恩平两个石场7万吨库存碎石首先供应项目,并组织其中一个石场先行复工开采,与项目签订专供协议。目前全省在建高速公路、省管铁路、重点水运工程共91个项目已全部复工建设。沈阳为重点企业组建专班,在项目调度、优化审批、土地出让、施工现场供应等多个关键环节提前介入,确保工程进度。
“援企稳岗减压”——内蒙古企业经营困难的,可以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安徽省阶段性降低电价政策惠及225万户企业,节约成本19.5亿元;广东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给予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最高500万元最长3年的担保贷款及贴息。
“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一些地方正在通过挖掘内需、加大投资、稳定外贸、培育新动能等举措,拓展企业发展和吸纳就业的空间。(参与记者:冯雷、王优玲、汪伟、谢樱、姚玉洁、田建川、胡旭、杨思琪、韩振、陈尚营)
2月27日,在重庆市秀山县工业园区一家电子企业生产车间,求职者参观了解工作岗位情况。重庆市秀山县工业园区积极推动“送岗上门”活动。通过面向乡镇村民发布就业岗位信息、联合乡镇(街道)包车组织有意向求职者参观考察本地企业、网络招聘等多项举措,工业园区帮助村民实现本地快速就业。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3月17日,新疆兵团职工及家属在重庆站进站上车。为保障复工复产和春耕春种,重庆客运段开行新疆兵团职工返程专列,为新疆兵团在重庆探亲、度假、旅游的职工群众返疆提供便利。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