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41位“80后”老教授的100场讲座——走近哈工大离退休职工正能量宣讲团

2018年01月16日 新闻网 浏览次数:7157

哈工大报讯(张妍/文 众合/图)秦裕琨,中国工程院院士、热能工程和燃烧学领域著名专家。身为全国师德标兵,他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成为青年学子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榜样。不久前,84岁的秦裕琨院士再次走进学子中,为数百名学子作了一场题为“我与哈工大 我的中国梦”的讲座。在上海法租界长大的特殊经历、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哈工大的无悔选择、从一名师资研究生成长为学术泰斗的奋斗历程、年逾八旬仍志在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满腔豪情无不令现场学子动容。

这是秦裕琨院士多年来与青年学子众多互动活动中的一场普通的讲座,却有不同以往的意义,因为这正是我校离退休职工正能量宣讲团成立以来的第100场讲座。

自2016年5月正能量宣讲团成立以来,已累计有41位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教授为青年学生开设了百场讲座。讲座主题由学生自主“点餐”,讲授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涉及52个不同主题的党建知识讲座20场、革命传统讲座9场、理想信念教育19场、素质修养教育12场、哈工大精神讲座24场、龙江精神讲座4场、航天精神讲座4场、专业发展史4场、学术讲座4场,受众总数达到近万人,单场最多听众超过1600人。

这100场讲座,不仅实现了宣讲团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校史校情、专业素养等开展教育与引导的初衷,老同志们更是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退休不褪色的老党员本色,令青年学子真切地领略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内涵与精髓,感受到哈工大“八百壮士”的精神与风采,为我校开展党建与思政教育、强化精神引领、传承优秀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讲理想  讲信念  用行动诠释退休不褪色

哈工大素有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学校始终与国家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出一大批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才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

这群自称“80后”的老教授,都是哈工大近百年办学历史中的功臣,都曾为国家和哈工大的发展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其中不乏院士、学科创始人、行业专家等。他们中的很多人退而不休,始终心系学校百年强校建设,心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而正能量宣讲团的成立,正是为他们发挥余热、发挥优势,助力学校发展、助力人才培养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原校党委副书记袁礼周是一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首任校团委书记,是宣讲团中讲座主题最多、场次最多的一位名副其实的骨干宣讲员。一年多来,他充分发挥自身在党建和思政工作方面的经验优势,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开出的“菜单”,开设了“我为什么入党”“与党走过的日子”“共青团的故事”“学习初心”等10余个主题的讲座。这其中,被“点餐”最多的“信仰的力量”已成为宣讲团的精品讲座之一,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精神大餐”。

为了讲好这个主题,面对学生提出的“我为什么要入党”的疑问,89岁的袁礼周在历时半个月的日思夜想、反复修改后,完成了一万多字的讲稿。学生在讲座中,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更是在这份凝聚了老先生全部心血和情感的讲稿背后,看到了一名老党员的坚定信仰、一位老“八百壮士”的精神力量,一个老党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离休干部党委书记孙文博的办公室里尤其热闹。几位老同志自发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小组,来到孙文博的办公室,与他一同讨论开展讲座的主题和内容。他们还与航天学院2015级学生党支部的30名学生党员成立了学习小组,在十九大召开期间组织了第一次座谈学习,之后又开展了4个专题的培训学习。袁礼周教授重点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详细解读了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赵汝祥教授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回顾了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过程与脉络,鼓励学生胸怀理想立志成才;谭铭文教授侧重十九大报告对青年人提出的要求与希望,阐述了新一代年轻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赵清慧教授从一名离休干部的角度回顾了历届党代会的历史,总结了十九大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老教授们发挥所长、各有侧重,令学生党员张亚龙十分感慨:“前辈们带领大家一起学,丰富的阅历和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耳目一新,很受教育。”

正如张亚龙所说,宣讲团中有多位老同志都曾在学校领导岗位上工作过,具有多年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熟悉党情校情,在学校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重要时刻,李生、强金龙、董书民、吴满山等一批老领导深入各学院、学生党支部,成为学校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讲历史  讲传统  用情怀传承哈工大精神

在宣讲团开设的100场讲座中,有21场是王雨三教授讲授的。在哈工大,提起王雨三,很多师生自然会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马祖光。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防科技工业战线楷模、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马祖光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爱党爱国、无私奉献,厚德博学、成果卓著,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党和国家的科教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马祖光院士生前同事,王雨三于2004年9月曾在人民大会堂讲述马祖光院士先进事迹。这一讲,就讲了十几年。如今,马祖光院士事迹在哈工大校园广为流传,马祖光精神更是成为对哈工大精神的最佳诠释。每年4月11日,在马祖光诞辰纪念日这一天,无论是学校领导、学工干部,还是青年学子,人们总会自发地去位于科学园的院士雕像前献上一束束鲜花,缅怀和纪念这位老人。

在真情讲述马祖光事迹的岁月中,白发也渐渐地出现在了王雨三的头上。一届又一届被感动、被感染的学子,也许从未注意,这位故事的讲述者,如今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了。在离退休职工正能量宣讲团成立之初,王雨三就主动请缨,“只要学生愿意听,我就一直讲下去”。一年多来,他将马祖光院士生前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娓娓道来,将正能量传播到校园内外的每个角落。“老马驾辕”“为国争光”“三拒院士参评”“逝前4天的长谈”等故事和细节被一次次讲起,也一次次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每次讲座后,常常有学生说:“以前总听到马祖光这个名字,今天才真正了解马祖光院士为什么成为哈工大精神的代表者,真正明白‘在哈工大,马祖光像很多人,很多人像马祖光’这句话的涵义。”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朴实无华的8个字,在哈工大人心里,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分量。材料学院杨德庄教授与王雨三有着类似的经历,他曾与著名热处理学家、老一代“八百壮士”的杰出代表雷廷权院士共事30余年,为我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发展壮大并肩奋斗。在主题为“哈工大精神详述”的讲座中,杨德庄从学校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的视角深刻解读了校训的内涵,结合自身在哈工大求学、从教的经历,通过讲述“八百壮士”与哈工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学校始终适应国家重大需求调整专业方向、雷廷权院士在把脉学科方向和专业建设方面的贡献及如何培养出以周玉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等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对“爱国、求是、团结、奋进”这些哈工大精神的内核产生了感性认识,激发了情感共鸣。

航天学院刘暾教授的讲座也是备受青睐的精品讲座之一。“哈工大与中国航天”这个宏大的主题在他生动的叙述中变得清晰具象。这位曾参与“神舟五号”飞船设计、中国“嫦娥”登月计划等重大任务的航天专家,以自己和一代代哈工大科研工作者们的亲身经历和奉献精神,令航天名校的学子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哈工大何以成为以航天特色著称的名校,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新一代哈工大人在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征程中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离退休工作处彭英丽在正能量宣讲团成立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基本就没有了完整的周末。因为要负责讲座的组织协调、接送老同志,她差不多现场聆听了所有的讲座。“我也算是有意外收获,老同志们的讲座,除了深入解读校训校史、哈工大精神,还有很多内容都是难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像离休干部郭守孔、肖凌云讲的亲身参与革命的经历,周士仁教授讲的中国革命史,竺培国教授讲的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史会来教授讲的东北抗联精神等等,都非常受学生欢迎。”

讲初心  讲梦想  用真情解读正能量真谛

“正能量”一词近几年已经成为流行语,据说最初是出现在2012年奥运火炬传递期间网友的微博里。渐渐地,中国人已经习惯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的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人们的渴望和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时作出“离退休干部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重要指示以来,“正能量”更加成为引导老同志追求健康乐观、老有所为的动力和情感。

哈工大离退休职工正能量宣讲团正是为贯彻落实2016年两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精神,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对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要求而成立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年多来,宣讲团的几十位老同志积极发挥余热,助力一流人才培养,助力学校发展建设,不仅通过一场场讲座、一个个故事为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建立家国情怀、铭记责任担当指引了方向,更是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为学生树立了人生榜样,诠释了“正能量”的真谛。

记者在宣讲团的名单中,看到外国语学院陆干教授的名字,感到十分亲切。2010年7月1日,83岁的陆干教授眼含热泪在党旗下宣誓的画面再次浮现在脑海。当时,记者以“哈工大八旬老教授60年‘入党梦’今朝梦圆”为题写的一篇报道还引起了不少师生和媒体的关注,读者无不被陆干教授60年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仰而感动。

宣讲团成立时,陆干已经89岁,身体状况也不及几年前,常常住院。然而,即使是在病床上,他依然坚持备课,一定要把自己缘何60年始终追随中国共产党、矢志为党奉献余生讲给更多的年轻人。

“我从事英语教学和翻译工作几十年,当了教授,被授予过‘资深翻译家’的头衔,在别人眼里已功成名就,可心里却总有一个放不下的心愿。60年后终于梦圆。”当满头银发的陆干刚刚出院就直接走上讲台,讲到自己从1950年正式提交入党申请书,到工作几经变动的波折坎坷,再到自己参与过反蒋斗争、参过军、当过秘书、做过翻译、任过课的丰富经历,却始终不变对党的信仰和追求,在场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禁潸然泪下。

一年多来,陆干陆续为学生开设了5场讲座,每一场都可谓一波三折。因为身体原因,常常是在讲座的前一天又临时入院治疗了,讲座时间只好再调整。即使这样,他还是坚持着在病床上通篇研读了十九大报告,在空白处写满了文字,因为他这个“老党员”要对年轻的“新党员”负责,要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负责。

宣讲团中年龄最大的是93岁的袁哲俊教授,夫人周定教授也已92岁,这对伉俪不仅是校园里著名的长寿之星,而且双双为哈工大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分别在我校机械学科和环境化工学科的发展中具有奠基性的地位。袁哲俊不仅是精密加工和刀具领域的著名专家,还是一位“诗人”,担任哈工大老年诗社社长,不仅为学生开设了“机械专业发展历史”“科研与创新创业”相关讲座,还专门开设了“格律诗词欣赏”讲座。在十九大召开的当晚,他还带领学生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引用的诗词。

周定每次看到老伴讲座后回到家时兴奋的样子,总是既羡慕又着急,因为自己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像老伴那样去教室跟学生交流。彭英丽得知后,就把讲台搬到了家里,组织学生到家里去听周定讲。同为宣讲团成员的周素珍老师说:“周老师作讲座比吃药都有效,讲座之后,精神状态一下好了起来,激动了好几天。”

在宣讲团这100场讲座的背后,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细节和故事:为了不影响晚上讲课状态不管讲到几点都要结束后再吃晚饭的袁礼周、忍受脚底长骨刺的疼痛仍长途跋涉到乡村给中学生讲座的王雨三、半夜突然想起一个案例就马上起床去记录又接着备课的杨德庄、身为“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依然在给学生讲座前反复修改PPT的李庆春、为了达到学生满意的效果不惜用6个小时与组织者反复沟通的李生……

100场讲座过后,这群可敬可爱的老同志,这群自称“80后”“90后”的宣讲员,他们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歇,不仅为哈工大的学生作讲座,还不辞辛苦,把讲座开到了巴彦县、阿城区等地区的中小学,他们将继续用行动、用真情去诠释“正能量”的真谛……

秦裕琨院士在第100场讲座上畅谈“我与哈工大 我的中国梦”

宣讲现场

责任编辑:张妍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