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境、真问题、真成果! 哈工大12000余名学子交出实践“答卷”
哈工大全媒体(张又元 阚思邈 王晨阳/文 校团委等/图)“在中建海创的全自动生产线上,我找到了建筑工业化流水线优化的全新课题”“学习非遗文化,探索科技与非遗的融合,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哈工大2025年春季学期实践育人总结交流会上,很多同学难掩激动,动情地讲述着自己从服务亚冬到传承非遗,从科普讲台到边防哨所,从乡村振兴一线到强国建设前沿的所见所闻。今年寒假期间,哈工大一校三区共有12113名师生、743个团队踏上实践的旅途,在祖国大地上镌刻了哈工大人的绚丽篇章。
“哈工大青年要主动进入真情境、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创造真成果。”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蕊表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实践育人路径,凝聚各方合力,激发组织化开展实践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锤炼过硬本领,主动在解决真问题中校准人生坐标系,在火热实践中追求卓越,在为国奋斗中成长成才。
校本部会场
威海校区会场
深圳校区会场
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先进组织单位
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十佳团队
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十佳指导教师
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十佳个人
实践优秀代表发言
国旗下的思政课 在实地实景中厚植爱国情怀
“心底深深的震撼和感动是难以言表的。”国歌唱响的一刻,哈工大环境学院“00后”本科生陈美慧湿润了眼眶。
视频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新年第一天的凌晨三点多,她就跟随哈工大爱国主义教育专项实践团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等待升旗仪式。提到为什么想参加升旗仪式,她说:“去年航天日升旗仪式上,我看到了学校受赠的与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同一天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正是因为这次活动,我有了更深的国旗情结。”
和他们一起迎接国旗升起的,还有在祖国东极哨所实践的11名师生和一校三区参加升旗仪式的全体师生。“来到这里之前只知道边防战士克服辛苦为祖国站岗、守护万家灯火,没想到实际更加艰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惠嘉辉如今已经报名应征入伍,希望可以以边防战士为榜样,和他们并肩作战。
视频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距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越来越近,同学们要更加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升旗仪式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分别结合在实地的真切体验,为同学们讲授了实景大思政课。“站在天安门广场听何老师讲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计算学部2024级博士研究生张智十分激动,表示自己今后的科研也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扩展国际视野 奏响交融合作之音
“我想多听一听年轻人的声音。”在塞尔维亚科学与艺术学院,人工智能委员会主任弗拉丹·德维季奇院士(Vladan B.Devedzic)教授对实践团成员说。他们随即聚焦AI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及交通网络分析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学习交流,“这为我们与长安汽车联合研究的自动驾驶项目提供了启发。”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万闯说。在哈工大师生的邀请下,再过两周,弗拉丹·德维季奇教授将到访哈工大。今年7月,他将与哈工大教师共建本科生课程。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学生国际交流实践团队,成员来自航天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多个学科。一年内两次前往塞尔维亚,探索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出行前,他们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针对本次实践进行了深入讨论,共同探索着各学科在智能交通方向的前沿应用。
实践团成员在贝尔格莱德大学与弗拉丹·德维季奇院士团队交流
“当站在国际舞台上时,我们更加坚信交通不仅是物理上的往来通达,更是交流与融合、思考与共鸣的纽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高汇东有感而发。他们参加了两次国际会议,与来自美国、塞尔维亚、格鲁吉亚等11个国家的优秀学者就AIGC、电子信息、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见解进行交流,学习做基础研究的国际经验。每一个人都结合自己当下研究内容和“交通+”的深度融合进行了学术汇报。
在塞尔维亚,他们还参观了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的中国文化中心大厦,“这是中国智慧驱动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创新的典范样本,也为我们投身交通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这次实践让哈工大师生感受到了交通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听到了文化交融的铿锵回响,更亲眼见证了中塞人民在高质量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征途上的同频共振。
跨越千里的科普 “手搓”100多份智能循迹小车
在陕西汉中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的教室里,一群孩子围绕在哈工大的4位年轻人周围,看“小老师”们演示手中的小木车是如何沿着蜿蜒的轨道平稳行驶的……这款智能循迹小车是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辅导员洪师楠、2024级博士研究生徐靖轩和2024级硕士研究生毕萌翠、王欣宇等人设计打造的科普教具。
这个寒假,他们“手搓”了100多份小车,跨越千里来到陕西汉中为孩子们带来“有童趣”的科普。这款小车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并不陌生,无人配送、无人巡检等设备都是它的“升级版”。它的原理就是利用传感器感知不同色彩从而自动识别环境、跟踪预设路径。洪师楠等人想到了打造一款简易版的小车,作为科普教具,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这一应用前景广阔的电气知识。
哈工大师生指导宁强一中学生组装小车
他们的口号就是“年轻人教年轻人,怎么教?玩着教”。不一会儿,教室里的孩子们就纷纷拼装起自己的小车,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涂鸦,打造出一款款充满童趣的作品。
这款寓教于乐的小车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团队成员却下了很大功夫。设计小车不仅涉及电气,还有机械、材料等很多专业的知识。他们最初不了解小车传动结构,经常会出现无法转动或者磨损很大等问题,只能到处“请外援”——向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请教传动结构,又向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老师“取经”如何减少激光切割机带来的打磨痕迹。
团队成员拼装小车
“很出乎我们意料,小朋友们会追问电机的类型、传感器的原理,这和我小时候对着零件瞎琢磨完全不一样。”王欣宇说。出生于西部地区工人家庭的他,从小便对电子元件很感兴趣。“我的家乡一直缺少像哈工大一样的高校、平台和资源,这次依托学校将自己设计的智能循迹小车送到西部,为实现更高质量的科普教育贡献力量,对我有别样的意义。”
服务社会 用真情点燃冰雪盛会
在这个冬天,有一群蓝色的“小雪花”在亚冬盛会中给世界各国的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九届亚冬会中共有5000余名赛事侧志愿者,其中1310名是哈工大学子。
校党委书记陈杰、校长韩杰才与亚冬会志愿者座谈
他们承担了对外联络、仪式演出、观众组织、抵离服务等多个重要领域的工作,这些工作急难繁重,开幕式运动员入场引导志愿者要分秒不差地引领各国运动员进入指定坐席,礼宾服务志愿者要时刻关注外宾们的需求,及时为他们解决问题,抵离专班志愿者最早凌晨四点出发,最晚深夜十二点半返校,最多单日服务人次超2000。但即便困难重重,每一个志愿者脸上都满是真挚的笑容,因为他们看到了亚冬会上的“哈工大力量”,看到了“尔滨”越来越好,看到了中国风采闪耀世界。
哈工大亚冬会志愿者
同时,他们也在这场盛会中磨砺成长。“亚冬会这场‘大思政课’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育人素材,引领更多学生服务龙江、追求卓越。”“我将立足专业,秉持这份初心与热忱,在冰雪运动推广、国际文化交流等领域不懈努力。”“这身‘志愿蓝’是哈工大青年志愿者为这座城市、这场盛会默默奉献的缩影,我骄傲这背后有哈工大人的身影,更有我的青春奉献。”……
亚冬盛会虽已闭幕,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延续,激励他们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国家战略需求一线,在社区网格中倾听民声,在田间地头里破解难题,以专业所长服务民生所急。
近年来,哈工大以贺信精神为引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构建思政实践、职涯实践、科研实践、国情社情民情实践互促互补的“大思政”实践育人格局,不断探索拓宽实习实践新路径,建设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专题思政实践团在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开展实景大思政课
“湾区升明月,建证新未来”实践团在中建科工集团承建的深圳博物馆项目参观
“勇担科技强国重任,筑牢国家安全之基”实践团在刘公岛开展实景大思政课
“数智乡创”实践团在贵州省大利村走访调研
“守非遗瑰宝,绘文化新图”实践团成员在苏州体验刺绣
“仰望星空 不忘初心”实践团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重温入党誓词
“冰天雪地探文化,绿水青山话传承”实践团在横村屯探访黄泥鼓舞等当地民俗
“核能聚力兴伟业,能源强国铸辉煌”实践团在中国华能石岛湾核电站参观
“青春界碑,国土边防”祖国东极卫国戍边实践团成员为界碑描红
师生、游客打卡“尔滨宝藏:赓续城市历史文脉,解码建筑艺术魅力”实践团策划的文化创意展
哈工大青年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锻造理想、汲取知识、提升能力、磨炼品格,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伟业,让青春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