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记者写真】让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我校构建全方位的学生关爱体系

2015年06月10日 新闻网 浏览次数:849

    哈工大报讯(商艳凯/文)在校园里,有这样一些学生群体,他们有的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学费、生活费的压力,有的由于专业、性别等因素面临找工作的难题,有的因学业压力、情感困惑等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这些群体更加阳光、快乐地享受大学生活,同时通过个人努力顺利完成学业,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成为上至学校党委下至各个部门、院系一直在做的事情。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学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校团委等部门通力配合,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的举措,逐步构建起了全方位的学生关爱体系,让关爱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困难不怕,哈工大是家”
    “从家乡云南带来的羽绒服有点薄,多亏学校考虑周到,让我们来自南方的同学也能温暖过冬,并且还为家里减轻了经济负担。”穿上崭新的羽绒服,大一新生冯梦飞感到由内而外的温暖。和冯梦飞一样,有1 052名大一新生领到了学校发放的爱心羽绒服,这意味着,2014年的冬天对于他们来说将变得不再寒冷。
    从2008年起,学生工作部、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先后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发放棉衣。其实,“暖心棉衣”只是我校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缩影。针对在校生中有25%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为了保证这些同学在大学期间不为经济困难所累,实现对该群体学生的全过程、全方位帮扶,基金会在以往学生工作的基础上设立了“困难不怕,哈工大是家”项目,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寒冷冬天有暖衣、日常吃饭有补助、基本生活有保障、过年回家有车票、大病治疗有补助。
    这一资助体系涵盖了学生的衣、 食、 住、 行、 大病医疗5个方面。除每年购买1 000多套棉衣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一新生温暖过冬问题外,还包括:“贴心生活用品”,即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在入学时购置1 000余套、每套有十几种生活用品的“爱心大礼包”,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爱心饭卡”,即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饭卡补助,每年解决1 000多名学生的伙食问题;“舒心车票”,即每年帮助1 0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购买寒假往返回家车票,解决学生回家难的问题;“大病救治”,即每年对突患重大疾病和遭遇突发事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鼓励他们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据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杨春雷介绍,我校在助学工作中坚持“资助到位、关爱到人、温暖到心”的理念,并通过“筛、谈、帮、促”4个步骤,从入学的第一天起,通过辅导员一对一谈话,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为特殊困难和一般困难两大类,制订不同的帮扶方案,进行动态跟踪,做到应助尽助,不仅在经济和物质上进行帮扶,同时注重精神层面的教育和激励,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更加阳光、健康地成长,将助学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2014年秋季学期,通过对全体大一新生的筛选,4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被定为特殊困难学生,除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住宿费外,每人获得5000元困难补助,同时每人还将获得3 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基本可以满足一年的生活费用。
     让农村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上好学,好就业”
    每年的春季大型招聘会,都是毕业生找工作的紧要时期,也是招生就业部门最忙碌的季节。除了负责用人单位的接待、组织毕业生入场,我校招生就业处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向用人单位推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确保他们百分之百就业。以2014年春季大型招聘会为例,我校向159家用人单位推荐了279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将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据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于游介绍,我校对受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特殊情况毕业生建立求职档案,重点关注、及时跟踪,提供一对一辅导,发放就业补助,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同时加强与华民慈善基金会合作,每年使100名学生每人获得3 000元资助,同时还得到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此外,我校从2013年开始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加强跟踪服务,了解毕业生求职意愿,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或投入就业准备中,在充分就业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不仅让家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找到好工作,还在招生政策上向这些地区的学生倾斜,让他们也能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考上重点大学。我校连续4年在自主选拔招生中,坚持面向基层,对县级中学和县级以下农村、贫困地区中学的优秀学生给予了适当倾斜。为了大力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入学机会公平,进一步增加长期学习和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毕业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每年都有数量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如愿考取我校。从入学第一天起,我校就在关爱少数民族学生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如藏族、维吾尔族学生是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主要群体,我校在“藏历新年”“古尔邦节”“开斋节”三大节给学生提供活动场地、发放补助,并与他们共庆节日。同时,我校在体育部、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设立专门的勤工助学岗位,为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保障。
     让阳光照进“心灵”
    “我对长相要求不高,关键是性格合不合得来,人品好不好。”……两位男生站在讲台上畅谈着自己选择女朋友的标准,不时地引起台下同学的吐槽、笑声和掌声。你看到的这一幕,出现在“恋爱心理学”课上。这一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堂堂爆满。
    其实,这只是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12门心理选修课的一门,课程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提升”“自我探索与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心理学”“心理压弹与逆商训练”等。
    开设心理选修课只是我校积极探索让每个学子保持健康、阳光心理的一个方面。2011年,我校在原有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隶属学生工作部。自成立以来,中心逐步形成了由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教育联络员、学生朋辈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警体系,同时每年都在广大学子中间开展以“阳光·心”工程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文化节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朱岳梅介绍,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为目标;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学生“勤于自助,善于求助,乐于互助”的“三助”意识。
   “阳光·心”工程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着力打造的一项品牌活动。2014年“阳光·心”工程的主题是“悦纳 发展 强心”,活动包括阳光校园发展心理咨询会、阳光使者训练营、阳光心理训练营、阳光充电训练营,由院系承办的活动有阳光大使评选、阳光同行校园心理剧大赛、阳关心灵美文征集大赛、感恩母亲阳光微笑摄影大赛等活动。 
   “平时科研任务重,没时间体检,这次学校免费提供体检,我就来了,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么贴心的关怀。”为保障博士生身体健康,倡导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生院组织三年级博士生进行免费体检,使研究生身心健康教育体系更完善,确保博士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科研生活中。
     让关爱的光芒辐射到每个角落
    在哈工大校园,无论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是就业困难学生,抑或是农村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都时刻感受着来自学校各个层面的关爱和温暖,而这种关爱和温暖也转化为他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动力,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他们感恩他人和回报社会,将关爱的光芒辐射到校园之外的每个角落。
    近年来,我校在学生工作中探索发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将自强不息的学生典型纳入“榜样库”,先后涌现了刘佳、张健、李晓倩、曲拥措姆等一批优秀学子,并面向全体新生举办“青春的选择”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自强不息的学生典型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不忘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回报社会,有的选择去西部支教,有的坚持义务献血,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些学生典型带动和影响了更多的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今年的“学雷锋日”,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在学苑楼前开展了以“学习榜样雷锋,关爱贫困儿童”为主题的物资捐助活动,号召广大师生关爱西部贫困儿童,凝聚力量、奉献爱心。同时,支教队员们还精心制作了“心愿墙”,由在西部支教的队员将孩子们的愿望拍成照片记录下来,并由下一年出征的队员在校内进行宣传展示,只要孩子们达成自己设立的目标,支教团队员就会将爱心人士捐赠的礼物第一时间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像这样关爱西部儿童、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项目在我校还有很多,如电气学院发起的“小桔灯”助学工程、土木学院“阳光V计划”关爱农民工子女本科生义务支教团、经管学院“柳垭花开”助学团队等。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将关爱带给更多的人,同时也让阳光洒进每个角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审核:刘忠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