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追梦人】他让《工数》变得有趣易懂――访“2014年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获得者杨国俅

2015年02月01日 新闻网 浏览次数:909

      哈工大报讯(学生记者 包金琳/文 冯健/图)谈到大一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同学都会想到《工科数学分析》(简称《工数》),并对它又“爱”又“恨”。“爱”的是它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数学基础,“恨”的是它痛苦乏味的学习理解过程。但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的《工数》课氛围轻松,学生十分活跃,反响好。
      他就是数学系的杨国俅副教授。迄今为止,杨国俅已讲授了5年的《工科数学分析》,在近几年学生评教中,他的课只有一年被评为A,其余均为A+。经过学生网络和现场投票,杨国俅荣获了“2014年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称号。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他微笑着说:“我是一名平凡的‘教书匠’,学生的认同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杨国俅从小就对数学充满兴趣,他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在哈工大数学系学习。毕业后,杨国俅选择了留校,从一名讲师做起,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每次给学生上课,杨国俅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做好备课工作,小到数学例题的选择,大到课堂内容的总体安排,他都力求尽善尽美,他还会预想可能被学生问到的知识点。一踏上讲台,杨国俅就有使不完的劲儿,讲起课来充满力量与激情,十分忘我。“我们工数讲课一般都用粉笔板书,这样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学习的内容。”他说。
      杨国俅在课堂上,会经常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大家露出疑惑的神情,他就把知识点重新讲一遍,再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果有很多学生走神,他会即兴穿插一些伟大数学家的故事,比如欧拉、柯西、傅里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喜欢和学生互动,爱向学生传递社会中的“正能量”。杨国俅说:“我是青年教师,学生都像我的弟弟妹妹,和他们交流起来非常愉快!”
      潜心育人,桃李满园。几堂课下来,很多学生都被杨国俅的激情所感染,对《工数》充满了兴趣。有人在评教中写道,“杨老师讲课不会照本宣科,知识量丰富。”还有学生给他打电话说:“老师,您的课真精彩,我总是抢着坐第一排!”
      课下,杨国俅也不忘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组织答疑。给学生讲题时,他耐心细致,深怕漏掉了一个知识点。他甚至要求自己必须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马上反应,做到有问必答。由于“三学期制”压缩了教学时间,他主动从自己的休息时间里抽出4个学时,给学生“开小灶”——讲解习题。教学任务很重时,杨国俅每周上16个学时的《工数》,一上午就用掉了半盒的粉笔。对此,他表示:“老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为了这个目标我愿意付出。”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杨国俅做到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院的学生,他会不时改变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如果学生中有文科生,杨国俅会提前补充一些高中的数学基础和方法,并且控制语速,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工大的学生都很聪明,我给自己定的最低目标就是做一个让学生不讨厌《工数》,还有点喜欢《工数》的老师!”杨国俅说。杨国俅还会给学生推荐其他老师的《工数》课,他自谦地说:“我感觉很多老师讲得比我好,如果有学生认为我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他学习,我都会鼓励他选听其他老师的课堂。”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杨国俅认为《工数》教学中,要少讲难度过大、技巧性过强的例题,应该注重基础的知识和一些学生将来可能用到的、核心的数学概念和思想。谈到自己的规划,杨国俅认真地回答道:“我没有长远的计划,只想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努力做一个有良心、有道德、有水平的合格老师。”


杨国俅副教授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审核:兰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