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栏目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

【十八大以来工作回顾】“深交”与“广交”助推纵深发展——国际化建设扫描

2017年10月13日 新闻网 浏览次数:3430

哈工大报讯(闫明星 常姜/文 冯健 兰锐/图)十八大以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要求,按照学校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内涵,强合作,持续推动国际化向纵深发展”的发展战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深交”与“广交”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校为主导、院系为主体、师生为核心、项目为支撑”的外事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海外知名度和国际声誉。

学校加强国际化顶层设计,深化国际化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并强化了国际合作部功能,制定了国际化评价体系和学科国际化评估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提升学校国际声誉和教育国际化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了任务分解,进一步提升学校国际化建设水平,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据美国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最新统计,我校有11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其中材料学进入前1‰,工程学进入前万分之一,集中体现了我校工学领域学科群已具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近5年来,继杜善义院士之后冷劲松教授再获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世界学者奖,高会军教授入选“2014年度全球17位最具影响力科学家”,成为当年入选者中唯一的中国学者;4位教师进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80余位教师担任国际学术组织负责人或国际刊物编委。2016年,学校CPCI-S论文数量居全国高校第2位,EI论文数量居第3位,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数量居第3位,3位教授新当选2017年度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

学校围绕“提质增效”做好新时期国际交流合作,坚持扩大开放,对接国家战略,加强高端引领,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术机构与一流学者的实质性合作,国际成就显著。近5年,学校与48个国家和地区的353所高水平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建设国家“111引智基地”5个,举办“中乌科技论坛”等国际会议145个,师生出国(境)交流万余人次,累计有百余个国家的万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连续10年CSC公派留学人数排名全国签约高校前列。我校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联盟,率团参加了“中澳大学教学峰会”“中日大学校长论坛”等论坛,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我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全面启动,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普渡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大卫·格罗斯教授和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等一批国际知名教授受聘我校,其中3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17年5月13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见证了《大唐电信国际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智利康赛普西翁大学关于建设ICT联合实验室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2017年,我校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在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两校共建国际太空学院的进程迈出重要一步。已经举办3届的中乌科技论坛,每次都能吸引数十位乌克兰院士、专家和数百名中国专家、科研人员参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对乌交流活动。学校举办了首届国际青年学者神舟论坛,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等89所全球顶级名校和著名学术机构的100位青年才俊齐聚学校,为学校人才引进储备了一批优秀的种子型选手。

学校继续发挥对独联体国家合作传统,持续强化对俄和对乌国际合作,并凭借其悠久的对俄交流史,在校际交流、举办国际会议、科研教学合作、学生互动等方面进一步彰显对俄合作“领头羊”作用。学校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哈工大中俄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基地”,牵头中俄56所精英大学成立的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阿斯图)被纳入“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框架,对俄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经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首位,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联合成立了中俄等离子体物理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中东铁路文化遗产保护创新研究中心,与远东联邦大学共建中俄极地工程研究中心。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下设中俄两国青年学生创新平台、阿斯图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中俄高水平精英人才培养平台、阿斯图高端科研合作平台、阿斯图高层管理人员互访交流平台、阿斯图中俄高等教育研究平台等6个平台,共同助推中俄高校开展交流合作。2012年至2016年,在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框架内,中方院校共派出858人赴俄方成员校交流学习,接收俄方成员校728名学生来华学习。目前联盟在校生总人数达156.7万,累计开展了40余项大型中俄科技人文交流活动,5万余名中俄师生参与并受益。同时联盟面向高精尖前沿科学领域,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多形式、高频率、深层次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对接,为中俄高校、企业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孵化搭台铺路。此外,联盟还将联合中俄大学生共同研制阿斯图纳卫星。

围绕“院(系)国际化竞争力指标体系”,学校重点发挥院(系)在国际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重点支持符合院系/学科发展需求的国际合作项目,重点建立校-院两级国际合作与交流管理及支持体系。在学校支持下,各院(系)结合自身特点,在人才引进、项目国际合作、国际会议举办、师生海外交换/访问、联合实验室建设、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院(系)国际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院(系)国际化建设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目前共有13个项目入选学校的学院国际化特色项目,并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其中,航天学院通过“‘紫丁香杯’国际小卫星创新设计邀请赛”积累了举办大型国际比赛的经验,建立了中俄小卫星技术交流平台,为后续阿斯图小卫星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取得一定的国际影响。2017年,生命科学中心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受聘仪式在校召开,8位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院士科学家正式受聘,对学科发展方向进行科学指导,为中心建设提供咨询和建议。

来华留学工作积极参与、助力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以短期促长期、以规模上层次、大力发展学位生”的发展战略,实现留学生规模跨越式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留学哈工大”品牌认知度、美誉度日益提升。2017年共有128个国家3017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截至9月30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5个、总计340人),其中学位留学生1609人,硕博率67%。我校已成为国家接收和培养各类留学生的重要基地之一,特别是俄罗斯来华留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成效凸现。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Ⅰ类)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勇夺“留动中国——在华留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全国总冠军、正式启动了外国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校凝练、总结“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校训精髓,努力打造来华留学教育“三个功夫”,即专业学术功夫、中国语言文化功夫、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际功夫。学校陆续开设了化工类、土木类2个本科英文课程,管理类、材料类、机械类、土木类、电类、化工类等6个硕士英文课程,实现了博士英文课程全覆盖。同时,结合“一带一路”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木、交通、建筑、通信)、智库人才培养项目,“中国发现”英文项目并实施中蒙俄校园计划,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语言,既了解中国、又熟悉母国市场的“知华、友华、建华”国际人才。截至目前,经管学院“管理研究方法”“管理沟通”、土木学院“高等组合结构”3门课程先后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

哈工大学生国际交流协会(HICA)、哈工大国际学生服务中心(HCC)等校内学生组织举办的各类语言讲座、留学访谈、外语角、中外文化周、校园英语沙龙等多个项目成为校园中耳熟能详的“品牌”。学校还举行了“留动哈工大——中外学生阳光趣味运动会”“哈工大星-中外优秀学生夏令营”“世界手牵手-中外学生文艺晚会”“国际嘉年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中外学生交流活动,并组织开展汉语演讲大赛、模拟联合国、中国文化体验、世界文化展示以及各类志愿服务。在中外师生共同努力下,校园国际化氛围更加浓厚。学生也因此获益,我校学子获得全美模联大会、俄罗斯远东模拟联合国大会“杰出代表团”等荣誉,在国际顶点设计大赛、美国摩天大楼设计竞赛、美国D3自然系统设计竞赛、首届国际东盟创客大赛、西班牙“自然”国际竞赛、国际建造节等国际大赛上荣获一等奖。

大卫·格罗斯教授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中乌科技论坛

中俄高校双边研讨会

世界手牵手-中外学生文艺晚会

国际文化嘉年华

责任编辑:闫明星